首页 > 检察 > 法律监督 > 正文
运城检察机关工作经验被最高检认可并向全国推广

发布时间:2023-03-16 10:24:26      阅读(951)      来源:山西法治报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内部刊物《刑事检察工作情况》开年第1期,以“以理念促创新以制度促规范山西运城开创非羁押工作新局面”为题,对运城市检察机关少捕慎诉慎押工作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据了解,运城检察机关坚持理念先行、技术助力、制度保障,创新“123”工作思路(即一盘棋统筹谋划,奠定一体推进少捕慎诉慎押良好基础;双向发力理念先行,营造推进少捕慎诉慎押良好氛围;三项机制强化落实,综合释放少捕慎诉慎押政策红利),率先在全省构建了以社会危险性量化为核心、保证金提存机制为突破、非羁押数字监督平台为保障的非羁押诉讼体系,开创了运城非羁押诉讼新局面。其中,社会危险性量化指标体系构建历时7个月,全市125名员额检察官参加,经405案验证,最终形成了由犯罪性质、罪后表现、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三部分60项指标、6个附注组成的量化评估体系。该体系把办案人员的经验直觉等主观评价量化为不同风险等级的客观评价,为办案人员提供了客观的、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审查逮捕规范,最大限度保障逮捕措施的统一准确适用。此项工作系全省首创,走在了全国前列。保证金提存机制的建立,有效解决司法实践中因部分被害方漫天要价而导致民事和解无法达成,由此产生的信访风险使大量无必要羁押犯罪嫌疑人在押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得到了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立刚等充分肯定。非羁押数字监督平台的研发上线,实现了人防与技防有机结合,为依法适用非羁押措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运城检察机关非羁押诉讼体系应用效果良好,先后被省内外多家兄弟院予以借鉴应用。省人大调研组也对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并给予高度肯定。运城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做优做强社会危险性量化等机制创新工作,在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上迈出更大步伐,展现更大检察作为,以运城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二红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